2019年6月1日至2日,“全球视域下的族裔文学:第六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”在大连召开。会议由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15vip太阳集团共同主办,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公司龙亚老师参加了会议并在分组专题发言和讨论会上宣读了论文。
6月1日上午,美国诗歌学会会长、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、著名华裔诗人陈美琳(Marilyn Chin)以朗诵自己的诗歌方式开始了大会的主旨发言,并借此阐释了自己的诗歌美学。随后,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,美国亚裔文学知名学者张敬珏(King-Kok Cheung)对照比较了陈美琳和李立杨两位华裔美国诗人的诗歌创作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非裔文学研究专家Herman Beavers教授解读了洛兰·汉斯贝里的戏剧《西德尼·布鲁斯坦窗上的标志》,并对其中体现的种族、性别、阶级思想等的学术价值展开了论述。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讲席教授Aldon Lynn Nielsen分析了桂冠诗人布兰达·奥斯贝的诗歌创作手法。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提出了非裔跨国文学社区的概念,探讨了其文学特征与文化角色。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,暨南大学蒲若茜教授、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、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王绍平教授、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auri Scheyer教授分别担任了主持人和点评人,对大会主旨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。
6月2日的研讨会上,美国Lauri Scheyer教授重新阐释了非裔美国诗歌中的关于“复兴”一词的含义,借此重新审视了美国非裔文学发展史。美国斯帕尔曼学院Donna Akiba Harper教授解析了兰斯顿·休斯晚期作品中的政治与文化讽喻。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就非洲英语文学中流散谱系的问题,提出了自己的见解。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论述了亚历山大诗组《阿米斯特德号》与美国非裔文化记忆。之后,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Kyoo Lee,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授Britt Rusert和大连15vip太阳集团王卉教授先后分享了各自族裔文学的研究成果。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、华中师范大学方幸福教授和何卫华教授、东北师范大学徐彬教授等主持和点评了发言。
公司教师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,了解了国内外族裔文学研究的前沿成果,开阔了眼界,增进了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,这对促进公司族裔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。